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汽车新闻
小米汽车价格多少超预期指的是哪一年_小米汽车何时量产
tamoadmin 2024-09-17 人已围观
简介1.小马宋营销干货分享及我的收获2.小米:华为余承东赴小米汽车任职信息不实3.传小米将与北汽联合造车,将带来哪些革命性变革?4.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一汽-大众宝来新增1.5T车型上市 售价14.39万元一汽-大众宝来1.5T新增车型正式上市,300TSI DSG尊行版售价14.39万元。新车搭载EA211-DSV 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60马力,在配置上与280TSI DS
1.小马宋营销干货分享及我的收获
2.小米:华为余承东赴小米汽车任职信息不实
3.传小米将与北汽联合造车,将带来哪些革命性变革?
4.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 一汽-大众宝来新增1.5T车型上市 售价14.39万元
一汽-大众宝来1.5T新增车型正式上市,300TSI DSG尊行版售价14.39万元。新车搭载EA211-DSV 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60马力,在配置上与280TSI DSG尊行版基本一致。车辆外观上与大众家族基本保持一致,车头比较扁平低趴,前脸进气格栅简单精致,通过镀铬饰条与左右大灯相连。尾部方面,尾灯组用了熏黑处理,后备厢顶部设计有略微上翘的小鸭尾。下包围部分配备有贯穿式镀铬条,点缀出了层次感。底部还营造出了类似扩散器的造型,排气则使用隐藏式布局。整体造型没有太大变化。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72/1815/1478mm,轴距达到2688mm。
◆ 雷军:小米汽车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3月5日,雷军作为代表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小米造车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雷军称,自己有1/2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2022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
◆ 岚图梦想家电动MPV 限时补贴4万元
官方海报显示,相关政策生效条件为用户在政策有效期限内下定,自下定之日起 60 个自然日内完成开票。其中补贴须在 3 月 31 日完成购车开票可享,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订单,享受开票当月的政策。
◆ 奇瑞集团2月销量10.39万辆 同比增长71.9%
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月报:2月份,集团销售汽车103877辆,同比增长71.9%,环比增长2.5%,连续9个月单月销量超10万辆。1-2月份,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05256辆,同比增长39.2%。
◆ 杭州临平推出汽车促销活动 最高补贴1.2万元、总额1000万元
临平推出汽车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在符合条件企业处购买全新7座以下(含7座)乘用车(包括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车辆用途为“非营运”的个人,车价10万元(含)-20万元的补贴2500元,补贴名额2080个;车价20万元(含)30万元的补贴6000元,补贴名额300个;车价30万元(含)以上的补贴12000元,补贴名额250个。有效开票时间为3月7日-3月31日。
◆ 李书福:中国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记者的集体访。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去年出口了新能源汽车67.9万辆,同比增长120%,而且中国连续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全世界第一。
◆ 魏牌蓝山内饰官图发布 配贯穿式大屏
魏牌蓝山内饰官图正式发布,该车是魏牌旗下全新中大型SUV,定位6座家用市场。车内配备贯穿式大屏,并且用怀挡式换挡机构。该车将搭载由1.5T发动机和双电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W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为180公里,预计售价35-40万元之间。
◆ 车机将OTA升级 汉兰达骑士版售33.18万
3月4日,广汽丰田第四代汉兰达骑士版正式上市,新车搭载酷黑骑士套件,售价33.18万元。同时,T-SMART智能座舱也将迎来OTA升级。
小马宋营销干货分享及我的收获
01
我还留着第一次去海底捞的时候,海底捞员工给我的头绳。那时头发将长未长,低头吃东西时,头发总向下滑落。只是和朋友对视、无奈一笑的工夫,一位员工递上头绳,问我是不是需要。
之前只是听传言说海底捞服务好,那次切身体会,的确不得不赞叹一声。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海底捞看上去不是很豪华,但它的服务超越了我们的期望值,所以我们觉得好。相反,他去了迪拜的帆船酒店,大家都说那是全球最好的酒店,但他无比失望,失望并不是因为酒店真的差,只是去之前的期望值实在太高。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预期。
在倡导体验经济的当下,大家纷纷开始拼服务,以增加用户黏性。“超出预期 - 留下客户 - 创造价值(和利润)”,遵照这条价值链,《超预期》里说,要用超预期的服务,为客户带来超预期的体验。
《超预期》这本书里给出了好服务的标准,也给出了达到标准的方式。它的作者是两位世界级的服务管理专家:莱昂纳多·因基莱里和迈卡·所罗门。前者是公认的卓越服务专家,创建了丽思卡尔顿领导力培训中心(丽思卡尔顿酒店曾两度获得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后者是绿洲唱片公司总裁,“客户学院”网站创始人,也是著名的商业顾问。
在两位作者看来,让服务超预期,需要 兼顾客户满意的四要素 :完美的产品;由细心周到的人员提供;及时的服务;有效的问题解决过程。
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由具备服务意识、细心周到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两点。然而, 如果产品或服务有瑕疵,多么热情的服务也没用;如果产品或服务的漏洞不能被有效解决,之前再好的服务也会失效。 因此,《超预期》用了很大的篇幅,说明什么才称得上“完美”,以及,怎样才是真正“有效”的问题解决过程。
02
什么是完美的产品和服务?《超预期》里举了亚马逊的例子。
在电子商务界有亚马逊,然后才是其他的网站。
在亚马逊购物,可以选择将付款信息简单存储,存储后,付款流程非常方便,没有任何的干扰,瞬间可以完成。同时,送货快:在亚马逊当天下单,几乎百分之百就能在第二天早晨收到货。而基于推荐算法和建立在数百万客户群的客户评级系统,亚马逊可以指引客户找到恰恰适合他们的产品,满足客户预期。
简而言之:产品质量高、种类多、库存充足,付款方便安全,送货快,还推荐准确。
最让其他商家眼红的是,亚马逊接近经营垄断地位,因此能够任由客户在网上发表批评商家产品的言论,丝毫不必担心失去任何好的商家。因为对于好的商家而言,留在亚马逊会带来更大的利润,接受客户对少数几个产品的批评也心甘情愿。
作者在书中说, 亚马逊独一无二地同时具备三大特征:全球首家、规模庞大、资金雄厚。 因此它在市场上具备绝对的议价权,能给客户提供几乎全方位都最完美的产品。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然而, 完美的产品只是结果,真正的完美不只体现在最终呈现阶段,它体现在每一个打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
为了让客户体验足够流畅且安全的付款划账,亚马逊斥重金聘请世界顶级的程序员和安全专家来设计程序,开发了功能超强、达到公司专利级别的安全策略,并一直严格执行。他们的首席技术官还曾暗示,亚马逊内部有一群以攻击自家系统为生活目标的黑客,不惜以发掘系统漏洞来不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
这些为了建立安全性、看似冒险的费用,把令人满意的服务的基本步骤做到完全正确、然后不断的让客户重复体验的方法,是亚马逊做出的“超预期”,它以此获得了客户的忠诚。
如今,亚马逊具备了足够强大的功能和足够完善的系统,这些形成了正向循环,让它的产品和服务愈发精进,而完美的产品彻底消除了与客户间的摩擦,也淡化了日常工作中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客户服务(亚马逊的在线客服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这是亚马逊的特权——在世界上几近垄断的地位,可以提供最完美的产品的公司的特权。
这样始终如一地打造真正完美的产品、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的公司,才可以暂不理会或很长时间不用去理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大多数公司不是亚马逊。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在小规模上力求完美。可惜,人非圣贤,力求完美也无法避免犯错。甚至,只要是服务,或多或少会有差错。
这时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过程。
03
东野圭吾某本推理的第一章,寥寥几笔描绘出一位专业的酒店前台山岸尚美。
入住普通单人间的客户故意找茬,趁接待员不注意,在禁烟的房间点燃香烟,质疑酒店服务标准。酒店员工有的不服气,有的认为直接将客人换到其他禁烟的单人间就好,尚美否定了这些想法,甚至将自己原本准备带客户去看双人间、豪华双人房的想法也否定了——她直接给客户换了一间豪华套房,没有收取任何多余的费用。
看到套房的客户有一瞬间的无所适从,但接受了尚美的安排,没有多做刁难。
后来,面对新员工的不解,尚美解释道,既然客户故意制造投诉的理由,给他更换相同等级的房间就毫无意义。与其面对更多的刁难、带他去看各种不同的房间,不如不做任何的讨价还价,直接给他看酒店最大的诚意。皆大欢喜。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产生差错,如果你已经让客户感到焦虑或不便,仅仅把他所期望得到的还给他是不会重新令他满意的,你需要给他一些额外的补偿。不管是免费的升级服务,还是提供其他新颖的东西,要做的是和客户一道,搞清楚什么才是他认为有价值的补偿,或者,用你自己的主动性把事情引向正确的方向。
尚美所做的工作,契合了《超预期》里 成功补救服务的四个步骤 :道歉并请求原谅;和客户一起检查投诉的问题;解决问题并继续跟进,表明仍在关心这件事、关心客户的感觉;最后详细记录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彻底完善存在的不足。
所谓的“有效”解决问题, 有效不是衡量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否把情况恢复到出问题前的状态,有效衡量的是能否重新让客户满意。不是装一切未曾发生,而是在解决问题后,大家是否皆大欢喜。
如果解决问题后,当客户说起或告诉别人这件事情时,重点提及你为他所做的一切和为他所花的心思,而几乎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就算是成功且有效地解决了一个服务问题,且客户反而更可能成为一个忠诚的客户,甚至还可能比一开始没遇到问题时更忠诚于你。
结语
对客户而言,大多数企业提供的都是可替代、可交换的商品。不管企业当下的优势看起来多么牢不可破,也终究会失效。《超预期》多次强调,确保竞争优势的方法,是将一切用于超越预期的服务,以培养并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当消费者成为一个忠诚的客户时,一切都会改变:对于真正的忠诚客户,你是市场上唯一的商家。 在他们眼中,市场上除了你,没有替代产品。他们对价格不那么敏感,更宽容小失误,并愿意推广其所忠诚的品牌。
他们会成为“常客”。
而更进一步, 客户是过客还是成为常客,归根结底,在乎服务的好坏、以及对提供服务的人的选择。
尚美之所以成为酒店的员工,是因为当初她曾是这家酒店的客户。当年酒店人员不惜特意赶到考场给尚美送被她落在酒店的符。通过考试的她一直对酒店员工充满感激,毕业后顺利地去那家酒店上班,默默给自己鼓劲,想要成为前辈们那样的人。
酒店经理曾说:不是谁都能胜任尚美的工作。他不知道的是,无意间他早已有带领别人的力量,如此才吸引了尚美这样员工的追随。因为有他们的努力,酒店的服务才越来越好。
精明能干,热衷于解决问题;又善解人意,擅长与人沟通。这样的员工,十中无一。
去找到并培养这样的员工,去成为能带领这些员工的领导。大抵是《超预期》在强调服务之外,更呼吁的一件事。
THE END
小米:华为余承东赴小米汽车任职信息不实
上周日参加了小马宋的品牌营销课,他从营销的三个误区,讲到最最基本的营销学4P理论,最后讲到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四个阶段及应对措施。听完以后,感觉以前很多飘在空中的营销理论,就这么踏踏实实地落地了。加上我本身自己在做品牌营销的工作,对他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有切身的体会。以下跟大家分享此次上课的干货,但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提醒我自己以下几点:
1. 所有上课传授的知识,即使我写成文章了,也还不是我的,因为我还没有把所学用于实践,或者跟人完整地讲过一遍。
2. 市场瞬息万变,所有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使用的例子,即使再像,也不能不带思考地照抄别人的战略战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永远不要忽略经典的重要性,每个领域的经典教材适合反复研读学习
4. 定期掏空自己,保持空杯心态,才能往脑子里放进更多的新的理念
除了对于基础理论更透彻的了解外,这次的营销课程也摆正了我的心态,让我能更客观、更理性地看待营销,以及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每个行业都有专家,但专家不是万能的,做到不迷信专家和导师,对所有人说的话保持批判并自己去验证,用常识和逻辑去判断它们的真。无论是学营销还是其他任何领域的知识,我都告诉自己要去看最本质最源头的东西。
以前的我,总想走捷径,妄想着通过公众号阅读或看几本书,就能领悟一个领域的知识。但当我自己开始尝试向外输出时,我才发现那些看过的内容仿佛流水,从脑子里过了一遍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没法搭建起知识框架。再这样看下去是不行的,真是多么痛彻的领悟。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在每一点输入后都试着用文章或实践输出。人最伟大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大脑,而我们应该每天用它来生产、创造。
与伙伴们共勉!
1.1 营销就是广告和传播
1.2 营销可以把烂东西卖出好价钱
1.3 营销只是一个部门的事
2.1 产品(Product)——产品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2.2 定价(Price)——定价定生死
2.3 渠道(Place)——渠道是顾客价值的展示、交易和支付体系
2.4 推广(Promotion)——把正确的信息给到需要的人
3.1 购买前,消费者是一个信息受众
3.2 购买中,选购者、信息搜索者
3.3 使用中,体验者
3.4 使用后,传播者
很多人理解的营销其实是销售,怎么样把一个产品推销出去,然后就想到了广告和传播。其实,并不如此。
答:酒店行业就不需要,因为——
1)地理位置 (只要开门,就有客流。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客流量,大家会住在离办事和玩耍的地方近的酒店,不会为了某个酒店的品牌跑大老远去住)
2)基本依赖口碑 (朋友出差问一句,去某个地方有没有酒店推荐?你推荐的基本就是朋友的选择了。特别是有了网络以后,大家订酒店反而不会看酒店介绍,会去看用户评论)
3)体验至上 (客户主观感受特别强,从进入酒店的每一刻起,所有的细节都在影响你的感受。一旦一个酒店超出你的预期,客户以后不仅会复购,还会推荐)
4)渠道为王 (酒店行业严重依赖渠道,这也是为什么携程网能做起来。小的酒店面临着被渠道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上线携程或有没有旅行社推荐决定了能不能带来更多客流。此处老师建议研究全季酒店自己通过网站和公众号销售运营渠道的方式,但我认为不只是全季,连锁酒店都有足够的能力自己搭建渠道。)
5)极难同质 (地理位置是极难复制的,即使是万豪,在北京西直门的万豪和在国贸的万豪也是不一样的)
**反思:还有什么其他行业也是不需要靠广告来销售的?(推测:医疗行业不需要,主要服务大企业用户的ToB行业都不太需要,因为他们面向的不是消费者,是企业。目前很多面对小微企业的公司还是会打广告的,因为小微企业多到还是需要靠投广告去社会上捞的。)
问:相同的学员数量,续费率不同,一个80%,一个88%, 两者招生难度会差多少?
答:4000倍(这个其实是数量级的比拟)。当续费率超过85%,靠口碑基本能搞定剩余的招生。
总结:85%的阈值效应如果培训还需要靠广告来招生的话,就说明产品不够好。
**反思:那对于小品牌培训机构,第一步要不要打广告?(推测:先打磨好产品,找一批用户上好第一次课,然后从口碑和个别渠道开始推广)
基本不做广告,全靠客户忠诚度。公司成立以来即致力于以可能的最低价格提供给会员高品质的品牌商品,从每年的会员费中就能赚取大部分毛利。
总结:如果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和传播的话,那估计在很多公司会无事可做。
最经典的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
典型的先有产品再去销售的思路是行不通的,强买强卖是最不能博得用户忠诚度的。
营销其实是寻找需求,再根据需求做产品去销售——做个好产品去满足消费者。
营销不是要挑战高难度的销售技巧,而是做最容易的事情。
小故事分享:小马宋老师是罗辑思维的营销顾问,所以他经常会有内部的人有很多接触和心得。比如得到的脱不花在例会上曾说过“工作不要飞扬跋扈,对所有老师和乙方都要好。” 她还说过,“比起从乙方那里节省的那些费用,我更在乎我们在乙方那里的名声。”
说到罗辑思维,其作为全国“最会营销”的公司之一,是长期没有市场部的。他们的创始人关注的是内容产品做得好不好,有没有为读者创造价值。他们把应用市场的差评摘取下来,打印贴在公司门上,时刻提醒自己精进。
**反思:产品有没有为顾客提供价值,是顾客说了算,不要被自己感动了,以为自己的产品好,时刻保持请教和空杯的心态。
营销的方法不一定能应用在所有公司,但基础理论是能解释所有事物的。
问:为什么没人用经典理论指导营销?
答:因为觉得太简单了,看上去不够高大上。还有,就是没吃透这简简单单4P后面该怎么做营销,没懂!
销量出问题,不去想改进产品赢得客户,反而催促市场部加大广告推广力度——是不可取的。
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产品好,其实是自我视角!!(反思: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不会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自己设计出的产品真的没那么特别,除非是马斯克这种天才。)
当然,好的一面,是要看到机会——竞争如此激烈,就说明产品还有改进的空间。
此处稍微提到了 群体决策 的概念。群体决策考虑了民主性,但弊端很多,往往最终讨论出来的结果不会是那个最好的方案,而是最平庸的方案。
在研发产品时,请给自己一番灵魂的拷问:
- 对自己的产品满意吗?
- 觉得产品还有些坑爹吗?
- 觉得还有改进空间吗?
- 客户体验还能更好吗?
即使在传统行业,觉得产品改到不能再改了,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
1)纸箱行业
一撕得纸箱(大家可以点开 看下,秒懂这个纸箱是为什么特别了),秒装秒开不伤手,成本也就比普通纸箱贵几分。
2)牙刷
贝医生牙刷。刷牙不是清理牙面,而是牙龈沟,清理的是牙菌斑,大部分都刷不到,所以贝医生在刷毛上做了很多文章,有三种不明觉厉的进口刷毛,都是德国、日本的专利。(慧环点评:然而我用的是电动牙刷,因为我相信了飞利浦关于电动牙刷频率更高刷牙更干净的说辞。对于家里的老人来说,我想如果他们不能习惯电动牙刷,送一把贝医生也是种贴心的选择。---不是打广告哈)
**反思:怎么让消费者觉得你产品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特点必须戳中用户痛点,那么,就要对用户痛点有精准把握了,这种把握来源于对生活及用户的洞察和细节的敏锐度)
3)插线板:小米插线板(2016年卖了500万支)
特点一:USB插孔间距一样, 开创先河(以前供应商做不出间距一样的USB插孔的,因为没有这样的模具,但小米坚持要做,出产后,其他厂家也纷纷跟进)
特点二:USB充电快充,可以识别电流,获得和原装充电一样的充电功率
什么产品在它的行业里绝对第一?
什么产品买来后越放越值钱?
什么产品没人能模仿出一模一样的?
什么产品年销售近千亿,设备只有两三千万?
什么产品只要保持原样,就能不断维持增长?
茅台!
试问,茅台卖100年也还是这样的茅台,不用有变化,为什么?
因为茅台每年产量有限(茅台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每年的产量相比于其他酒来说太少了),且本身价格是限制的,因此茅台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不需要营销就能卖光。茅台已经相当于一种酒行业的奢侈品,不是经常被消费,上档次,以至于市面上酒不少(就像奢侈品包包高仿的也特别多)。
备注:关于茅台的话题太大了,我自己也有点没弄懂,加上茅台现在奠定的地位有一部分也是历史的原因,暂不聊下去了,此处放个雪球网讲茅台的链接,大家可以看看 分析 。
不要抱怨你的市场,先要检视你的产品。
一个产品都没做好的公司,也不配做什么营销。
产品不好,那就先做好产品,再做推广。
产品永远都有改进空间,只要你想,不论你身处什么行业。
反思:我公司大小星球的产品定价有没有问题?
思考:定在248元我觉得是个不错的策略,然后在渠道上再把价格降到198元,没到200元,刚刚好。
乐凯撒披萨 ,原来卖99元双人套餐,销量挺好。后来新老板上任,取消了曾经的99元双人套餐,希望促进客单价,结果客流下滑严重。后来赶紧利用五周年的时候以重温经典的名义,重新推出99元双人套餐,客流翻倍。
原因:以往的客单价在50元以内,属于中低端餐饮,符合上班族日常需求。取消套餐后,基本客单价要在80元,已经超出了用户普通的就餐需求了。周边替代品太多,用户就流失到其他店了。
蜂蜜 ,有三款:98.9元、99.9元、101.9元,三种价格怎么定?
答:礼盒装(把蜂蜜重新精心打包)的价格要高一点,因为是送人,让别人觉得送得是贵的,三位数比两位数好看,所以定101.9元;而消费者自购就定99.9元(大超市基本都是这样定价的)。不定98.9元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对这两个价格的心理预期不大,定价98.9元就损失了部分利润。
1. 定位品牌 (脑白金定价168,在中国数字里很讨喜,而且是当时较高端保健品定价,送人有面子、小罐茶打破高端茶叶上万的标价,以小金属罐降低单价,定位在轻奢)
2. 切入市场 (360以免费的策略,把金山毒霸弄死了;阿里巴巴把ebay弄死了)
3. 更高利润 (茅台在供应短缺的情况下,可以慢慢涨价,以获取更高利润)
4. 扩大市场 (麦当劳的定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众的价格迅速铺店占领市场)
5. 处理库存(M2魅族的例子有点意思。原先这款产品已经降到了很低价期待可以卖出更多产品,但并没有。后来得知这款产品被店家们当做引流产品,在门口打着巨大的降价海报吸引顾客,但真正顾客要购买时又说没有,转而推荐其他单价高的产品。后来,M2魅族反而涨价,打破引流产品的魔咒。)
有时价值决定价格 (注:消费者愿意为高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支付高价格)
有时价格决定价值 (注:你在标价的时候标得高了,去做高端,自然就把价值提高了。钻石有价值?不见得。)
**此处推荐图书《价格游戏》
1. 价格歧视 :同产品不同价格,比如机票、早鸟票。
举例, 麦当劳为什么长期发放优惠券,却从不降价?
这其实是个经济学上的问题。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上说的是针对有不同支付意愿的人收取他们最高意愿支付价格,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从麦当劳的角度说,1.随便降价容易引起同业恶性竞争,若后期回到原来价格会引起顾客反感。2.用优惠券可以区分出人群的支付意愿高低,获取最大利润。3.优惠券的存在对消费有刺激作用,是在不断利用部分人群捡便宜的心理。
使用优惠券的人面临时间成本和选择限制的问题。他要花费时间去取得优惠券,以及一些优惠券只能用于某些产品。
(这里对于我的启示是,不要因为商家给了张优惠券没用掉,就觉得自己亏了。自己去使用券的机会成本——失去的时间和钱,可是远远大于券的优惠金额。)
2. 差别定价 :调整产品让其具有差别,给出不同定价,服务不同人群。比如苹果7出不同内存的型号,定不同的价格。
3. 价格重构 :思考——突然发现产品特别火,是否可以调价赚更多钱?
消费者非常不喜欢涨价,但如果必须涨呢?
1) 新品涨价法:新品成本更低,价格更高
2)减少分量,价格不变(改变包装、减少服务)
3)频繁调价法(电商平台经常这样干,反正消费者看不出来)
4. 锚定价格 :消费者见到的第一个价格,他会根据这个价格水准来为商品估值(包括在谈薪资的时候,说到的第一个价格决定了之后的谈判薪资高度)
举例:小马宋老师在行1个半小时3000元,晚上可以和同学一起吃饭,开价900元,只吃饭不说话150元,大家选哪个?
分析:在行的价格就是锚定价格,所以第二个开出的价格显得很能接受。
电商锚定价格可以参考如下:10元vs30元vs60元。同一品类,设置三档价格三档品质,60元的基本是锚定价格,让30元和10元的商品显得优惠力度较大。
举例:沃尔玛只花了40%的营销费用在市场营销上,其余的营销费用用在降价上,其营销策略就是定价策略,以低价打品牌。
渠道是顾客价值的展示、交易和支付体系。
渠道为顾客提供获得价值的便利性(通过什么地方展示商品和进行交易,哪里就是渠道)。产品为顾客提供价值,渠道为顾客提供获得价值的便利性。
2001年:大饭店,在路边(全聚德 、俏江南)
2008年:逛完街,吃顿饭(西贝、乐凯撒) (*注:西贝已经有700多家分店了,它会在商场里用特别醒目的海报和地标指出自己的位置,是在商场里哦)
2013年:叫外卖,做午餐(尊宝、义泰昌-深圳快餐品牌,2016只做盒饭就做了1.2亿)(*注:中餐汤汤水水不适合做外卖,所以菜要变,西式简餐崛起。然而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外卖仍送汤汤水水,那是因为消费者有需求。)
以上可以看出,餐饮业的变化特点:
- 频次不断上升
- 单价不断下降
- 餐桌越来越小
比如线上幼儿英语培训Vipkid在2016年有50亿流水,因为互联网崛起导致教育方式的变化,利润比线下店面一下高出很多。而小米,却在线上流量快饱和的时候开始走线下,也是一种随机应变的打法。
举例:小米
2011-2014 纯粹电商(2014年线上销售额750亿,15年760亿,16年780亿--增长变缓)
2015-2017 小米之家(2015年其他手机进场线上,而小米开始走线下)
2017-未来 小米小店(进一步分销,相当于发展一级微商,小米2017年的线下目标是120亿)
把正确的信息给到需要的人
渠道对了信息不对,最后一步也到不了消费者。
文案 千万不要不知所云,但文案们很担心自己写的文案别人也能写得出来,所以经常写一些看似高大上实则空洞的内容。事实是,消费者不想看段子,文案先写对,再写好。
举例:请比较地产广告——
他们来得早,因为知道我将来 VS 1300元一平的铂郡东方品质三居我们不会一直等你(尽管后者也不足够好,但信息是对的)
什么叫做营销就是做服务?因为营销就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为他们提供服务,为不同角色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大脑中,镜像神经元负责管理共情能力(考虑别人感受的能力),当一个人共情能力低时(一般是领导,因为权力感太强),很可能是这部分受损了。
老师建议营销人都去做回产品经理,从考虑用户需求角度去想产品。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己瞬间变成傻瓜,这样就不会想当然地设计出奇怪的功能。
举例:
微软工程师曾在DOS系统里把操作指令执行设置为按任意键,之后客服收到了很多电话询问“任意键在哪里”。
有一款失眠眼镜找不到开关,打开方式是要轻敲眼镜两下。
营销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瞬间变成用户,从用户的角度看购买的整个过程。
思考:一个可以把APP锁定起来的APP工具有用吗?(可能我们觉得没用,但在印度有用,因为在印度智能手机是全家共用。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生活当成全世界的样子。)
消费者是广告信息接收者。
我们通过媒介(广告、新闻、朋友圈、传单),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但消费者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广告,目前他们的特征是: 1)迷茫 2)遗忘。
广告则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把受众从茫然中唤醒 最高效的沟通是激发受众的本能反射(客户有什么样的本能反射?——不需要训练就有的反射。因此要第一秒让受众发现这个广告与他相关,高度相关)。
比如,针对有胃病的人,第一句话就是——胃酸胃胀胃溃疡。那么第二秒,要让消费者记住1)和他有关的? 2)已经记住的(因为消费者只记得住这两种信息),并且要做到第二件事——容易记住,不断重复。
这个阶段的服务是给消费者提供两方面内容:
1) 产品价值信息 (产品为什么值得买),那么文案就比如:
1000首歌在里面
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三胖蛋:十斤瓜子选六两
乐凯撒披萨:像鱼肉一样嫩
得到: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
2) 购买指令 (在什么时候买产品)
困了累了喝红牛
怕上火喝王老吉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吃完喝完嚼益达
(以前小马宋账号的文案是“陪无聊的人吃饭 不如和有趣的人扯淡”,后来改成更直接的“关注小马宋,营销更简单”)
消费者是购买环境中的商品搜索者。
其面临复杂的发现过程和艰难的决策过程,所以营销要提供两种服务:
1)降低发现成本
- 线下:用醒目的色彩和形状吸引
- 线上:用清晰直接的文字和吸引;
- 社交:促进消费者转发推荐
2)帮助尽快决策
- 把货架当广告,把包装当媒体。广告和包装和产品设计,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消费者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尽快做出决策。而一部分品牌是解决博弈(多次)的问题,也是确保Quality Assurance,确保质量问题。单次博弈构不成品牌,比如旅游景区难吃的食物、差劲的服务。
- 清晰而单纯地描述商品价值
- 商品缩略图要清晰直接
用户是体验者,需要被引导和认知产品价值,以获得良好的体验。
产品的属性有可感知的和不可感知的,我们强化可感知的属性,将不可感知的属性尽量可视化。
产品体验需要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之外,提供更 符号化 (方便面上的大牛肉)和 仪式化 (提现郑重程度,比如西贝餐桌上的倒计时沙漏和员工左手放胸前做郑重承诺,比如一些餐馆上菜前的吆喝)的设计。
1. 服务行业 (学习迪士尼):
来之前充满期待
使用中制造惊喜
走之后留下回忆(制造各种能拍照的场景、纪念品售卖等)
谈论中乐于传播
2. 如果是 非服务行业 呢,就是产品整个过程的设计。
举几个例子:
洗衣粉的催化酶——酶能让衣服洗得更干净,但酶是看不到的。为了让消费者感到酶的存在,加入了蓝色颗粒,其实蓝色颗粒只是普通的洗衣粉(含有一些酶);
360——开机速度提示,让你能感知到360在你电脑后台为你做了什么事;
华为App市场——人工复检,在里标出哪个员工检验过这个App;
得到——对产品极其死磕,有10几个专门纠错的人,还有类似转述师、书本挑选师的工作,但用户感知不到后面这些努力,小马宋看了华为的案例,告诉了得到,因此后来的设计里,每篇文章都标明了讲述师
喜家德饺子——一字长条形设计,咬完一口还能夹住,看到里面的馅,并且不会散;
老乡鸡——2013发源于合肥,2017年就开了300家店。他们家门口放了很多农夫山泉做堆头,标明鸡汤是用农夫山泉熬的,让大家感觉到鸡汤的特别。
总是排队的煎饼果子——排队反而也能给用户营造一种这家店特别好不能错过的体验。比如,尽管大家都在讲排队喜茶的人太浪费时间了,但我还是看到好多人买了喜茶就开始晒,群里还是会偶尔调侃喜茶。人流量一定程度是销量的保证,没有人去的店你敢去吃吗?
消费者体验产品后,如果体验很好,会成为产品的传播者。
但这个阶段的消费者的普遍特点是: 没有形成对产品的口碑、不善于总结、缺少工具 。要使其传播,就要从以上三方面去改进。
需要做以下四件事:
1)创造口碑口碑=感知-预期(增加感知,降低预期),超预期的部分就是口碑,口碑是消费者再传播的基础。
2)制造传播内容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传给他的亲朋好友(faceU的社交性,三胖蛋的十斤瓜子选六两)。可以创造消费者愿意转发的内容 (江小白-传播的是广告内容,而不是产品。先做产品特性传播的,比如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百度一下,这种朗朗上口的产品语也是在日常中容易被提起的), 也可以让自己的符号体系自带传播产品的功能(比如苹果的手机铃声、可口可乐的经典玻璃瓶)。品牌只要被提及,就会被塑造,知名度要做的是不断巩固品牌。
3)提供传播工具要创造分享的工具和渠道(比如得到的划线分享带来20%的转化率)
4)建立识别系统 强VI(视觉识别)体系(比如Adidas的自传播能力最强,因为衣服的三条杠,腿有多长,三条杠就有多长,特别显眼)、宝马独特的汽车前排风扇、Mini Cooper的车型、比亚迪会亮的车标(在夜晚都能发光)
总结:企业始终要面对品牌知名度不够、市场费用不够的问题,因此,雇佣消费者帮你传播是件非常划算的事情,打造自己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口碑。自己的产品是你唯一的可以免费使用的、最大的传播渠道。
传小米将与北汽联合造车,将带来哪些革命性变革?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针对不久前媒体报道华为终端公司总裁余承东将赴小米汽车任职的消息。小米集团公关负责人回应,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
华为曾于2020年11月在心声社区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帖子,明确表示不会造车。不久前,余承东在该贴下实名回复称:“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同时,余承东还提到:“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根据此前报道的小米汽车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新车定位纯电四门轿跑车,电池预计会来自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激光雷达来自禾赛科技。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北京企业,一定扎根北京发展,为首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小米造车在各位领导的高度关心和高度支持下,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通过此前曝光的设计效果图来看,新车用封闭式前格栅,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设计,搭配两侧造型圆润的大灯组以及三角形的进气口,辨识度很高。整车造型比较圆润,类似比亚迪海豹的尺寸,新车在翼子板、车顶处疑似搭载了环境感知雷达和摄像头,充电接口位于车身左后翼子板。
新车的侧面造型为溜背轿跑样式,门把手为隐藏式设计,车顶的巨型一体式天幕非常惹人注目。轮毂用花瓣样式的风格,正中央标识为小米2021年3月更新的品牌新Logo。
通过此前曝光的谍照来看,新车的内饰基本部分依旧处于伪装或未成型状态,不过能看到新车将用比较常规的全液晶仪表以及大尺寸中控屏的设计,这样大尺寸的中控屏大概率会用悬浮式设计。
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摩德纳),分为两个版本,价格未定。据悉,目前内部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26万-30万元区间。此外消息还称,小米还在研发第二款量产车(内部代号Lemans勒芒),于2025年推出。
上易车App首页点击销量排行,查看最全面的周销量数据。
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新能源是当下各大资本豪门都舍不得放弃的风口,华为、百度的新能源车都造了出来,而发誓要堵上全部身家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军小米汽车却遇到了难产问题,近日,有小道消息称小米将于北汽合作搞新能源汽车,小米粉们瞬间沸腾了,小米汽车最快于2024年量产,真能像小米手机一样成为行业黑马吗?
去年3月底,小米正式宣布加入汽车制造大军,初期投资15亿美元,未来10年预计投资100亿美元。在小米创始人雷军眼中,更为复杂的电动汽车本质也是?消费电子?产品,?软件定义汽车?将是竞争的制高点。小米汽车项目发布了自动驾驶技术道路测试的直播。小米声称其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可惜到现在,小米汽车的影子都没见。小米汽车难产是因为其没有拿到独立制造汽车的牌照,为此,小米公司目前正在与北汽集团就联合生产电动汽车进行谈判。小米很可能直接购北京现代第二工厂,这个工厂虽然老旧,生产电动车需要大量升级设备,但这家工厂已经取得了汽车生产许可证。小米汽车项目主要有两家电池供应商,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弗迪电池。
去年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在亦庄建设汽车业务总部基地和销售研发总部。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年产30万辆汽车的汽车厂。该工厂将分两阶段建设。一期、二期各150000台年生产能力。根据公司的,小米的第一辆车将在2024年实现量产。若小米与北汽达成合作,也可能会由北汽旗下电动汽车品牌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带有小米品牌名称的汽车。这意味着小米要在3年的时间内完成从?骡车-模拟样车-工程样车-工艺样车/试生产样车?的全周期。小米的造车进度是取得超预期进展成绩的,所以这次无论和北汽合作成不成,小米的造车进度都摆在这儿了。
年初,雷军高调的宣布小米造车,小米手机已经成全球第三,接下来,小米 汽车 会成吗?
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只能梳理过去小米手机为什么能成,给大家一些思考。我们也不框定什么是组织能力,听听大佬怎么说。
一、雷军谈小米的成功
去年4月份,雷军有一个小米十周年的讲话,他总结小米的成功,简单可归纳4条:
1、聚人才
雷军说,创立小米干的第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汇聚了在各个领域里面超一流的人才。
雷军说,很多人说我们找不到人。我只问一句,你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在找人?至少在小米创办初期,我每天都跟大家谈到凌晨两点,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我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招人。
我把所有可能的人列成名单,我是一个一个亲自给每一个工程师打电话,约他出来一起聊一聊。其实刚开始很难,他们不相信我能做得成。所以,我们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招人。
2、抓风口
雷军说,我觉得小米做到今天,除了我们找了一帮优秀的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时间点,就是我讲的台风口。这个成功99%的原因是因为台风口。
雷军强调说,找准时间点很重要,小米创办的时间点刚刚好。我们内部也反复商量说要是再早个半年、一年可能更好,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是95分的时间点,如果你比小米再晚一两年进入这个市场,其实机会也不大了,成功的困难会提高很多。
换个说法,就是“小米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强,这次雷军果断的造 汽车 ,感觉“台风口”又来了。
3、拼
雷军说,小米成长得到了 社会 各界的支持非常重要,包括股东。因为没有这些你是做不起来的,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拼的过程,哪怕它帮了你,之后贡献不大了,但是你不能说第六个馒头吃饱了,前五个馒头就不重要。
雷军还强调,在小米在成长过程,更离不开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大家能看到的,雷军每年年初参加两会都跟劳模一样。
4、赢口碑
雷军形容小米与用户的关系是“鱼水情”关系,强调“坚持和用户交朋友, 做产品的时候做到用户能够尖叫,让用户发自内心深处觉得你的产品好”,这的确是小米的特长。
雷军说,赢得口碑背后要超过用户预期。
怎样才超预期呢?雷军说,
大家留意一下,雷军谈小米的成功,绕开咨询公司或其他大厂通常会说——战略、文化、价值观、更侧重的是:产品,用户,市场,创新。
二、梁宁谈小米的成功
产品思维大咖梁宁认为,小米的成功核心是——拼效率,这个“效率”有三个含义:
1、创新效率——小米的护城河
2011年,小米手机一代发布,三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在全球的硬件企业中,这基本上是绝无仅有的成长速度。
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小米挺困难的,但是在2017年奇迹般地逆转了。
梁宁认为,小米崛起的背后是在进行一场“效率革命”——小米用1亿人民币来研发一款手机,单款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可能是同行业的10倍,但是总研发成本,小米却是其他品牌的1/10。
2、智能效率——小米的逆袭
2015年和2016年两年是小米的负向周期,小米前途堪忧。
梁宁说,这个时间段,因为oppo、vivo快速做了渠道下沉,开 60万家专卖店。而小米一心一意专注在线上,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这是小米掉队的本质原因。
后来,小米开始重视线下,迅速把渠道扩张成了一张立体的网。线下零售做到了27万的坪效(全球第二),并开1000个小米之家,最有突破性是,小米利用个人流量一年的时间开了20万家小米小店,小米是开到100万家。
梁宁总结,小米这次逆袭靠 “智能效率”——背后是小米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网络数据。
3、管理效率——成果数字化
梁宁说,小米打造了一个全员面对用户的组织结构,接受来自用户的压力。你让员工修改一个东西,两个人是要相互说服的。
如果你要拿领导的权威去压他,他可能就会说那我改吧,但心里不服气。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用户,这个员工自己就默默改了,他加班也得改,而且心服口服。
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讲:互联网把人数字化了,把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全都数字化了。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数字,数字自然会对人产生压力。
总结,小米成功是不是靠“效率革命”不好下结论,可以下结论的是,梁宁重新定义
了“效率”。
三、刘润谈小米的成功
刘润前段发了一篇文章,重点提到他专访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王川分享小米创新管理方式:超级扁平化、网状组织。
文章写得比较细,有很多工具,推荐HR去读。
1、超级扁平化
小米3万人,按管理幅度6算的话,得5000多基层经理,怎么可能还“扁平化管理”呢?
王川提到,解决问题靠用新方法、新工具,比如开会,小米就用不说话只打字的“飞阅会”。
常规的开会是用声音开会的,而且声音有独占性,“飞阅会”就鼓励用文字在线上开会,打破声音的独占性,而且开会的文档不用PPT,开会的时候,汇报人不说话;
要求与会者自己看文档,有问题可以文字提出,汇报人跟进。这就相当于开会的有人举手提问。
2、网状组织
传统的树状组织(科层组织)容易遇到一个问题,比较依赖单颗中央处理器(CPU)的算力来决策,如何改进这个bug?
一是进化到矩阵组织,但矩阵组织还是有天花板,二是直接进化到网状组织。
谈到网状组织的时候,王川举例,小米用到“飞书”的两个功能,一是“@”(集结号),@重点是提醒、召集,瓦解了传统汇报关系,以“事”把大家串联。二是“ ”(解散号),事情完了,大家就地解散。
“用@集结,用 解散”之后核心逻辑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一张网上,守候着各自的节点。以前是“事儿围着人转,现在是人围着事儿转”,一旦有“事”,聚是一团火;一旦完成“事”,散是满天星。
当然,靠一个方法、一个工具就试图解决“科层组织”的bug,显然是不科学的。不过,小米在管理创新上的 探索 ,依然值得我们去肯定和学习。
四、晚点团队谈小米的短板
晚点团队今天最新的文章《进攻与防守,小米造车后的双重组织架构》,上来就点出小米的软肋——小米的组织能力尚未经过大考。
前面我们提到小米有很多优点,也适当了解小米的短板,看看晚点的观点:
1、雷军管得太细
雷军过于追求对执行细节的掌控。据《 财经 》杂志报道,发布会前,雷军会仔细研究 PPT、文稿,看每一个条目、用词,他不希望有任何差错。
小米前硬件产品负责人说,只要做产品,“最终面对的那个人绝对是雷总”。产品开发过程中,雷军会直接向负责人提出不少要求,不论对方是否直接向他汇报。
小米的一位投资人曾评价,雷军作为管理者,缺点是 “太勤奋了”。这挤压了雷军本人做战略思考的时间和下面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
2、高管培养不足
2018 年小米上市后不久,启动了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四块业务被重组为十个一级部门,由一批以 80 后为主的年轻高管分别负责,直接向雷军汇报。
雷军曾说,小米要 “着手培养、提拔一大批年轻管理干部”。但三年过去,那批一级部门总经理中,只有当时负责小米有品电商的高自光晋升为集团副总裁,并进入了手机核心业务。
去年,原本由这些年轻后备干部领导的一级部门又被重新整合。总得说来,上一轮小米对内部青年高管的 提拔和培养“难说成功”。
3、组织能力需补课
小米今年大规模招聘了 5000 名应届毕业生,直接推动员工数量从今年 3 月底的 2.3 万人增至目前的约 3 万人。雷军此前一直谨慎对待公司扩张,上一次增长 7000 人,小米用了 39 个月。如此多新人会不会将给小米的管理带来新的冲击?
雷军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随着小米原有主业,手机业整体增长见顶,小米到了要回答 “没有风口怎么办” 的阶段。
小米目前的应对之法,一是造车业务去寻找新的增长,从 0 到 1 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已有成功经验。
而提升小米原有业务的组织管理水平,这项任务也许更难。关键是雷军准备all in 造车去了,成立 11 年的小米,组织能力面临着大考。
晚点这次文章着力点不是小米造车的能力,而是小米手机原有的组织能力。
五、小米 汽车 能成吗?
如果小米 汽车 要赢,靠什么?在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长文上,他强调3点:
1、抗造能力——跟友商比,我们有钱
雷军说,“目前小米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未来十年,我们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不用说, 汽车 肯定比手机要费钱,雷军说到,小米造车要担当的行业风险——百亿级的投资,三五年才能见效。
2、用户预期——跟友商比,我粉丝多
雷军说,发布会前,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个调查,结果有超过95%的网友支持小米造车。
他还提到一个帮小米粉丝改造一辆智能房车和一个买了35万小米产品粉丝故事,情怀满满。
跟其他造车企业比,小米比较善于“捕捉”用户期待,也可以理解小米造车有“人味儿的”的初心。
雷军说:“我期待,在全球每一条路上,都有小米智能电动车驰骋的身影;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 科技 带来的幸福生活中。”
3、亲自领路——跟友商比,我身体强
跟马云、刘强东退居二线、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退居二线,这次小米造车,雷军又一次亲自上阵。
雷军说“这一回,我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 汽车 而战!”
读雷军这篇文章的时候,最有意思的他几段“心路历程”: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我们敢不敢干?在困难面前敢不敢亮剑?我反复问自己,我还能有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十年前一样的决心,甚至十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刚一开始读这个,会有鸡汤感,多读几篇就上头了。文章最后,献上我们的祝愿,希望小米 汽车 能成吧。